广电总局“2017网剧、网综发展分析报告”权威发布——网剧篇
2017年,对中国影视圈来说,是最坏的时代,也是最好的时代。一方面,广电总局下发了许多限制政策,对网剧网综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;另一方面,也正是在各种限制令的影响之下,网剧网综仍旧杀开了一条血路,成绩可圈可点。
近日,广电总局发布了《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》(网络剧篇和网络综艺篇),该报告中,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对2016年10月16日至2017年10月15日期间21家视频网站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,希望从客观、中立的立场出发所作出的观察结果。
网络剧篇
总数量整体平稳,稳中有升
2016年10月16日至2017年10月15日,在优酷等11家网站共新上线网络剧206部,较去年同比增长46%。网络剧在经历了2014年兴起期、2015年爆发期,2016年调整期后,在2017年重现上升趋势。
播放量提升,头部效应凸显
2017年上线的206部网剧总播放量达833亿次,较去年实现大幅度增长,其中排名前十的网络剧播放量达353亿次,占总播放量的42%,“头部效应”仍较为明显。 简单地说,在新上线的206部网剧中,排名前十的网剧播放量几乎占了总播放量的小半部分,后155部网剧的播放总量只占了总量的15%。网剧总体播放量虽然有所增加,但精品数仍旧不多。好的剧很好看,但不好的剧没人看,差距拉得非常大。
IP并非决定要素
网民对网络剧的评分直接反映了剧集的口碑情况。同去年相比,今年的高分网络剧的评分人数显著增加,从侧面也应征了网络剧社会影响力的提升。 但曾经被市场力捧的IP剧,在豆瓣评分方面并没有突出表现。例如,由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虽有热门IP的粉丝效应,自带流量加持,但口碑不尽如人意,豆瓣评分仅2.9。 相比之下,由好剧本、好制作、好演技共同支撑的原创内容,纷纷成为好口碑作品。如《河神》、《无证之罪》等等。事实上,随着网剧的不断升级,观众对于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并逐渐回归作品本身,没有认真的创作,带着流量光环的IP也行之不远。
内容整体品质显著升级
总的来说,2017年网络剧创作加速向着专业化、成熟化、精品化迈进。总体格调健康,传播了正能量。网剧的制作水平也有显著提高,例如《热血长安》特效呈现出的宏大场景,让人印象深刻。 业内有评价说,今年的一些网剧呈现出了电影或美剧般的质感。在《热血长安》中共出现了约50万帧的特效镜头,特效组采用的实时预演系统,其预演精度和质量在某些层面甚至超过了好莱坞的精度。当初《热血长安》上线之后,不少网友都为这部剧大力点赞,“特效不雷人”、“后期很良心”等弹幕各种刷屏。 另外,类型化作品更为专业。涉案剧、青春校园剧、情感剧等纵深发展,走出新高度。《班长大人》等青春校园剧中融合了科幻、二次元等贴合年轻网民喜好的元素;催眠师、心理师、画心师等内容题材的故事内容也让人耳目一新。
网络平台的分众化传播特性对作品内容的影响开始显现,类型剧在良性的产业循环中展现出了精品化的发展趋势。其中,带有喜剧元素的作品数量最多,而带有悬疑元素的作品播放量最高。例如《白夜追凶》,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,一路侦破各种大案要案,缜密紧凑的剧情,让观众们直呼过瘾!
原创剧本影响扩大,续集作品却并未带来亮眼表现
2017年,网络剧的剧本有七成来源于原创剧本。从播放量表现看,原创剧本作品的播放量仍不及小说改编剧,但在原创剧本作品占比略有下降的前提下,二者的播放量占比差距从2016年的12个百分比降低到5个百分点。越来越多的编剧选择为网络剧单独创作剧本,的确也产生了影响广泛的头部作品,如《欢喜密探》、《亲爱的王子大人》等,评价都不错。与之相比,续集作品的影响力就小了一点。2017年共有32部“续集”网络剧播出,相对于全新的故事,续集作品整体上并没有与众不同的表现,缺少新鲜感,甚至消费已有的口碑。 比如《美人为馅》第二季的播放量10万,到了第三季,播放量下降到了6.8万。有网友表示,“感觉第三季改的莫名其妙”,虽然《美人为馅》的IP不小,但是一直依靠IP存活,改编不出品质和深度来,观众也不会买账。
超级剧集延伸,网络剧外延
2017年,共有34部作品按照电视剧管理流程立项、审核,获得《电视剧发行许可证》,以“先网后台”模式播出或仅在互联网播出被业界称为“超级剧集”。
不得不说,即使广电对网剧的播出仍有诸多限制,网剧依然靠“超级剧集”的模式脱颖而出。优酷的“超级剧集”战略,正是其布局新时期剧集生态的战略思考,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准确判断。一方面保证高品质内容的供给;另一方面通过大宣发大平台为超级剧集保驾护航,最终凭借高品质的内容基础上,以大宣发、强运营、巧营销,在用户和行业层面实现双赢。
独播、付费已成主要形态
2017年上线的网络剧中,独播剧占到了94%,独播剧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93%;付费剧占比达85%,付费剧的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96%。可以说,绝大部分网剧流量都已成为“付费流量”。 一年时间,付费观看已经成为网络剧的主要模式,而且在优质内容的推动下,网民对付费模式的接受度也很快得到提升。果然,质量有保证,就不愁没人看。
新人导演、演员表现可圈可点
值得一提的是,管虎、孔笙等知名导演加入网剧制作行列,新人导演表现同样可圈可点。根据公开资料统计,2017年参与网剧制作的导演共183位。而2017年上线的网络剧中,很多影响力较大的网剧都由新人担当主演。电视剧领域饱受关注的"天价片酬"现象在网络剧领域并不明显。
由郑业成、安悦溪主演的《颤抖吧、阿部》,收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。郑业成,1993年出生,2013年6月参演了第一部电视剧《剑侠》,还曾主演了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,被誉为眉清目秀、俊朗帅气的“猫系小鲜肉”。
对于观众而言,知名导演和演员并非一部作品受到关注和认可的关键因素,内容的高品质和制作精良才更能吸引观众。
进步明显但还需努力
为了深入了解网民对网络剧的了解,广电总局特地开展了一场问卷调查。有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,2017年网络剧整体制作水平有较明显的提升,但同时也有近四成受访者强调,总体来说,相比电视剧来说仍存在明显差距。另外,近七成受访者认为,评价网剧的主要因素是题材是否新颖,作品是否有内涵。
2017年,网剧的发展虽然有了显著的提升,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。对于观众来说,这不失为一个好消息,但同样的,站在观众的角度上,小编觉得,网剧的发展,仍有不少的问题,其中最主要的,就是内容品质的提升。另外,“头部效应”明显,说明网剧的发展并不稳定,许多的作品距离“精品”还存在一定的距离。